故事的起源

2015年夏天,我跟著臺大椰晴小泰陽服務隊來到泰國清邁省北部的山區,

帶著準備一個學期的教案及各種物資,深入 華亮村自誠小學以及昌龍村華生小學 ,展開為期一個月師培計畫。

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講述我在華亮村所經歷的一切,有機會的話也會寫一篇昌龍村的文章。

 

ㄧ、出發:隨遇而安,不預設任何立場

  

遠從臺灣搭飛機到清邁市區,再搭乘大巴士北上,窗外景色一路由熱鬧的商街到清靜的平房再到荒郊野外,約莫五個小時後,我們一行人終於抵達中繼點—當地的大賣場。辦好電話卡、採購生活用品稍作休息,並等待村民前來接我們上山。

在臺灣時已經聽過上屆的團員們分享許多關於當地華人村的故事,包括物資缺乏、沒有網路、沒有熱水等等,千叮嚀萬交代一定要在市區把必需品都準備好,否則到了山上才想到就來不及了。

當我們搭著村民的車搖搖晃晃了3-4個小時,抵達華亮村時,或許是因為心理已經打了預防針,所以我的心情很是平靜,甚至覺得很不錯(有網路!)覺得生活除了天氣,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

  

[華亮村]

我們住的民宿在村裡聯外道路的最末端,水藍色外牆,裏面的擺設簡單但別有特色,是主人親手裝潢的,親眼見證一個禮拜內,主人一塊一塊把地磚拼上,原本的水泥裸地搖身一變成為美地的花磚地。

我和毛毛老師兩人住一起,房裏只有一頂簡陋的雙人竹席,角落堆著一層層的棉被,上頭有破了好幾個洞的蚊帳,及七彩的珠簾。

  

生活過後才知道,睡覺時要擔心的不是蚊子,而是大螞蟻,睡前必須先檢查有沒有大螞蟻掉進被窩或枕邊,否則一覺起來,枕邊會多很多螞蟻的屍首。當然,洗澡是沒有熱水的,偶爾民宿主人會燒柴,燻得整間屋子都是,涼在閣樓的衣服也都被燻得整身木炭味。

沿著門外道路向上走,沒有人家,而是一處可以瞭望整個山谷的空地。山嵐氤氳,若隱若現的山谷間,是村民的耕地,種著荔枝、檸檬、菠蘿蜜等各式水果。

20150704_153350.jpg

二、課餘時間:走進自然,當小我遇上大自然

我們早上幫老師們上課,下午到處串門子、做田調,偶爾跟著村民或老師一起爬山。穿越與人齊高的草叢、攀過佈滿荊棘的峭壁,他們就像是內建衛星定位系統一樣,在完全沒有指標系統的輔助下,在公路旁一個不起眼的山坡,就這樣精準而快速的判斷出目的地的入口,帶著我們爬上山坡,進入無徑之地,緊踩著前一人的腳印,一步步蛇行而上。對我來說,這是極限運動,需要良好的裝備才能從事,但對村民來說,卻是日常,穿著拖鞋短褲就可以了。短短的一週內,我們造訪了蝙蝠洞、荔枝園、深山裡的懸棺⋯⋯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一天之內,爬上峭壁,望向一整片山林時心中的感慨及心曠神怡,赫然體悟萬物靜觀皆自得的道理。甫上峭壁,又進山谷,回頭仰望剛去過的山洞,再環看四周,漫無邊際的黃土及山巒,頓時覺得人類真的好渺小,我們在都市裡那些人生的煩惱、掙扎,到這裡全都變得無關緊要、甚至是無病呻吟。20150705_173521.jpg

·山谷之中 手機難以捕捉的壯闊

  

·蝙蝠洞 裡面有深潭以及人為祭祀的痕跡

DSC00715.JPG

·華亮村村民們(穿拖鞋就可以輕鬆爬山)

11701029_1006899576033424_8310563319444826983_n.jpg

·小泰陽團隊的夥伴們(手上拿的竹子拐杖是村民在路途上拿開山刀直接做給我們的)

三、上課囉! 華亮村華語教學現況(師培課及孩童課後華語教學)

#華亮村簡介

地理環境:

華亮村位於清邁市北方的馬康山海拔一千公尺,距離清邁市約一百二十三公里、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行政管轄隸屬「清邁府查巴甘縣」。

人口組成:

村民大多數為雲南遷移來的中華民國國軍後裔與泰緬邊境少數民族如傣族、阿卡族、拉胡族等。年齡結構而言,以四、五十以上和二十歲以下為多,負擔家中生計壓力的畢業(肄業)學生,多半到清邁市或曼谷市打工賺錢寄回家中,亦有部分居民前往台灣工作賺錢。

產業形式:

村民多以務農為生,當地作物受到山坡地形和多雨氣候的影響,以種植酪梨、荔枝、大檸檬(價格佳)為主,農業發達,素有「泰北小武陵」的美稱。農民將農作賣給村裡的批發商或與工廠合作。

(以上節錄自2015椰晴小太泰陽華亮昌龍結案)

我們團隊早上幫老師上課,傍晚幫學童課後輔導。師培課對老師來說就像是進修課程,我們授課主要著重在正音以及字音字形,還有一些通識課,對於老師來說有點像是免費的進修課程。

來到華亮村,第一天踏進自誠小學,就受到小朋友的熱烈歡迎,而這股熱情是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皆是如此,每天都會收到小朋友折的紙愛心,如雪花般地飛來,即使對素昧平生的我們,也像昨天才見過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讓我相當感動。

泰國的小朋友們早上到下午去泰文學校上課,下課後才來華語小學,這裡的華語小學是村民們自辦的,有點類似課後補習班的感覺。

 

四、泰北山區華語教學之窘境

(一)教材匱乏:教材多是華僑協會贈送的,課本都是一屆傳一屆,破了就用膠帶黏起來,資源相當匱乏。

回想起自己讀小學的時候,每到學期末,課本總是一捆一捆的拿去回收,棄之如敝屣,現今甚感慚愧,應當要更懂得感恩知足且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二)師資不足且薪資不高無法吸引人才:當地的師資也相當匱乏,一個老師帶兩個年級,共三位老師。但因為當地華語老師的薪水不比中文導遊來得高,所以其中一位老師今年到曼谷當導遊、另一位老師則是年紀很大會退休,剩下那位老師今年聯繫過後發現它也不教了,很害怕那間小學就此倒閉...

(三)環境資源匱乏:班級的部分,在華亮自誠小學是以能力分班,分為幼稚園及一~六年級,但礙於教室的限制,僅有三間教室,幼稚園獨立一件,其他兩間教室內再對分一半成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

(四)交通不便:有心的校長甚至去買了一台小貨車充當校車每天親自接送小朋友上下學,真的非常了不起,開車也要2、30分鐘才會到,走路至少要走好幾個小時。

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們,我得到的真的比我付出的多太多了,感恩、知足、大方,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真善美,和他們相處過後我了解了什麼是無私的愛與分享。希望自己出社會有了工作後能有能力為這些泰北的小朋友們進一點心力,有朝一日能回去找他們。

arrow
arrow

    min มิ้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